首页

[部编版三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www.scfaying.com--读后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

编者按:网络免费资料收集,未作整理.如有价值,请自行整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3.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9个新词。

 4.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9个新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老师充满感情地讲:我想同学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光头赤脚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可是一整天了,没有一个人来买她一根火柴。最后她蜷缩在墙角,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面带微笑地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燃过的火柴梗。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你们知道这个童话叫什么吗?

(二)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三)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1.提问: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读预习,了解作者情况。

 2.老师可以根据小资料里的内容为学生补充介绍有关安徒生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尤其要指出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是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时贫富悬殊,金钱支配一切,社会非常黑暗。《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情景。同学们在学习这篇童话时,一定不要忘记这一点。

(四)老师有感情地配乐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五)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词。

(六)自学本课生字词。

 1.明确要求:①读准生字字音;②记住字形;③理解意思;④会用生字组词;⑤掌握特殊的部首;⑥把读读写写中的新词各读三遍。

 2.让学生按以上六点要求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预习效果。

(1)课堂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烤火的“烤”、火焰的“焰”、暖烘烘的“烘”都和火有关,所以都是“火”字旁。“烤”字的右下边不要多写一横;“焰”的右半部是“臽”不是“舀”。橱窗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橱”字是“木”字旁加上厨房的“厨”字。

(2)出示形近字组词,帮助识记生字。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烤(    )哄(    )焰(    )橱(    )

拷(    )烘(    )陷(    )厨(    )

(3)出示卡片,读准文中生字的音。

&n

bsp;d4ng   b$      f*      p5n

当摇篮   薄纱   许多幅      喷香

(七)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1.指读预习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2.提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她怎么样了?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答案

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冻死街头

 3.指导学生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并按照板书的提示,就很容易理清这篇文章的层次。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共分三段。第一段是第1到第4自然段,讲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是第5到第11自然段,讲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看到种种幻景。第三段是第12到第13自然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4.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说出来。

老师指导学生看着板书,用串连段意的方法,说说这篇课文的重要内容。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可以指名提问,老师加以指点评议。

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年夜,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幻象,最后冻死在街头。

(八)自己再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九)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大家一起读课题。(老师板书。)

(二)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生字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内容,谁来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从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学生学习小女孩看到的第一种幻象。

 1.提问: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

在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默读思考后,老师逐题和学生一起讨论。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小女孩需要用那微弱的火光来取暖。但是她开始不敢擦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是不敢擦火柴的,连一根也不敢,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但是“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抽出这根火柴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鼓足了勇气,擦燃了一根火柴来取暖。

在学生理解完这一问题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读第5自然段

的前4句话。

 3.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

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理,可以追问:当小女孩看到大火炉时,她什么心情?老师指导学生用轻快的语调来表现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欢乐。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能联系第一段的内容,把美妙的幻象和悲惨的现实对照起来,体会小女孩的处境。可以追问:小女孩为什么会看见大火炉?学生就会联系第一段的内容理解到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已经走了一天了,她的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在寒冷的现实中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才在幻象中看到了大火炉。

 4.后来结果呢?

老师要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来表现小女孩幻象破灭后的失望和痛苦。

 5.指导感情朗读。

在上面几个教学环节中,老师已经指导学生边体会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这里可以先让学生练习把第5自然段完整读一遍,再指名读,老师略加评议。

 6.总结学习方法。

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学习第5自然段的?

老师可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学习的步骤:先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谈体会,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生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1.同学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2.出示思考题:

小女孩后几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3.分小组自学,老师巡视。

(六)汇报自学成果。

 1.讨论第二次擦火柴。

(1)提问: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是为了看清屋里的东西。

(2)提问: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什么?

在学生理解得不全面不到位的时候,老师应鼓励别的同学补充说明,对谈得深刻、有独到之处的同学,老师应及时表扬,并鼓励他们把理解到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使学生理解到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她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呀!

(3)结果怎样?

(4)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指读,男女生对读。

 2.讨论第3次擦燃火柴。

(1)重点讨论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在学生联系第一段的内容谈到“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人们会怎样过大年夜?大年夜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呀,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跳啊唱啊,尽情地欢乐。又冷又饿地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

小女孩家里一贫如洗,生活贫苦。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小女孩才渴望得到欢乐。

(2)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指读,师生对读。

 3.讨论第四次擦燃火柴。

(1)老师导读完第8自然段后,提问:小女孩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因为她想起了奶奶说的话。

(2)提问:她为什么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从“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看,小女孩是多么孤苦可怜啊!家里只有奶奶疼爱她。在小女孩面临绝

境的情况下,很想念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奶。

(3)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把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4.讨论第五次擦火柴,理解重点句含义。

(1)老师接着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导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为的是——学生说出原因(要把奶奶留住)。老师接着导读完第11自然段,提问: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结果怎样?

(2)出示重点句,理解其含义。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对这句话的理解,要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这里所指的是死亡,是离开这个世界。然后追问: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死的?学生联系前面的内容,就会弄清小女孩是在产生幻觉的绝境中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起飞走的。老师继续追问: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更深一层理解到,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亡才能摆脱这一切。可见小女孩十分可怜和悲惨,可见当时社会十分黑暗和不公。

(3)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七)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

 1.提问: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

这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作者的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火炉、烤鹅、节日的欢乐、奶奶的疼爱,都是她平时渴望得到而又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幻觉中才出现。

在学生理解到这儿后,老师可以追问,从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从强烈的对比中就会深刻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对她寄寓了无限的同情。

(八)学习第三段。

 1.自己读第三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学生质疑。

 3.师生讨论提出的问题,理解重点句。

(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描写她“两腮通红”、“带着微笑”?

学生联系上文,就会理解到小女孩是在幻象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幻象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她的同情。

(2)为什么要特别写明她是在“大年夜”冻死的?

“大年夜”本应是欢乐和幸福的时刻,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这特殊的时刻冻死了,这样更增强了对比的效果,启发人们深思。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

老师继续追问:从文章的结尾中,你能体会出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文章的结尾饱含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4.指导朗读:小女孩死了,我们也对她寄寓了无限的同情。请同学们用同情怜惜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

(九)配乐朗读全文。

(十)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烤、灌、焰、烘、填。

 2.新词:烤鹅、灌进来、火焰、填满、暖烘烘。

 3.理解重点句。

 (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及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合理的想象是文章的重点。

 (二)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都将采取有感情朗读加以深化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同位讨论,前后讨论,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根源是什么?

 (三)听录音,看挂图,加强朗读练习。

 (四)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掌握破折号的用法。

 (二)整体感知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全篇采取合理的想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罪恶及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闪烁:发出光亮。

 灵魂:本课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东西。

 圣诞树:西方风俗中庆祝圣诞节用蜡烛、玩具、纸花装饰起来的塔形常绿树。

 正音:当(d1ng)摇篮  挣(zh8ng)到钱  暖和(huo)

 簿(b2o)纱  喷(p8n)香  擦着(zh2o)

 形近字:考(    )罐(    )哄(    )真(    )

 烤(    )灌(    )烘(    )填(    )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一定读过许多童话故事,记不记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童话这种体裁。本文的作者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闪烁着民

主思想的锋芒,流露出人道主义的精华。他的作品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童话是运用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有奇妙的幻想,常采用拟人、夸张和反复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语言儿童化。

 (3)自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同位讨论交流。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讨论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1-4自然段)讲大年夜小女孩由于没有卖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流浪街头。

 第二段(5-10自然段)讲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出现的一次次幻景。

 第三段(11—12自然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4.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第一段。

 ①指读第一段,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当时的天气怎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样描写勾画出一幅悲惨的图画,烘托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景象。)

 ②默读第一段,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用笔在书文中标出,并讨论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③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运用对比烘托人物

 (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6.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7.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二段,默读思考

 课文写了几次擦火柴,出现了几次幻景?

 1.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1)按“现实—幻想—现实”分层。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怎么理解?

 (3)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

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最后细读,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自学汇报,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  现实  幻景  说明  现实 

 第一次  寒冷  火炉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  饥饿  烤鹅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  孤独  圣诞树  渴望快乐  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第三段

 1.读后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位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

看过《[部编版三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延伸阅读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今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500字(锦集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6
昆虫记录了昆虫的真实生活,表达了昆虫为生存而奋斗的精神境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常谈读后感800字初二作文范文(精选四篇),欢迎品鉴!
2024-04-26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读后感300字【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6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800字精选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6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6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3篇】,欢迎品鉴!
2024-04-25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读后感汇编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5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品鉴!
2024-04-25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勇于挑战读后感汇编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5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读党史读后感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