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步课外阅读及答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散步课外阅读及答案篇1
女娲补天课外阅读答案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氺。苍天补,四极正,淫氺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
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冀州,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注释】
[1]本篇选自《淮南子·览冥训》。《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著的一部综合性论说著作,其思想于诸子中属杂家学派。女娲(wā蛙),女神名,据说是我国化育万物的古创生神,有“抟(tuán团)黄土作人”的故事流传。该篇讲述的是女娲补天止水、拯救人类的又一奇迹。
[2]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此指折断。
[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尚书·禹贡》称九州之名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水中陆地。
[4]天不兼覆:此指天体有塌落而不能全面覆盖大地。
[5]地不周载:此指大地有崩裂溢水而不能周全地容载万物。
[6]爁炎(lànyàn烂焰):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
[7]浩洋:水广大盛多的样子。
[8]颛(zhuān专):纯朴厚实。
[9]鸷鸟:凶猛的鸟。攫(jué决):抓取。
[10]鼇(áo熬):同“鳌”,海里的一种大龟。
[11]黑龙:此当指水怪雨神之属,杀之以止水。济:救助。冀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带。此代指九州大地。
[12]水涸(hé禾):这里指洪水消退了。涸:干枯。
[13]狡虫:凶猛的禽兽。
【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引号的字:
(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2)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3)“断”鳖足以立四极。
(4)狡虫死,颛民“生”。
2 .《女娲补天》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气魄和精神?
3 . 在熟读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回答,女娲为什么补天 ?女娲怎样补天?
【阅读答案】
1.(1)覆盖(2)停止(3)斩断(4)生存
2 .《女娲补天》表现了一种与天地抗争,心怀苍生,智慧辛劳的精神与气魄。
3 .因为四极废九州裂,百姓无法生存,女娲不忍百姓遭受天灾,所以补天,她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女娲补天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女娲补天的故事】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散步课外阅读及答案篇2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yin水。苍天补,四极正;yin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加引号的"字:
(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2)火f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3)“断”鳖足以立四极。
(4)狡虫死,颛民“生”。
2 .《女娲补天》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气魄和精神?
3 . 在熟读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回答,女娲为什么补天 ?女娲怎样补天?
【阅读答案】
1.(1)覆盖(2)停止(3)斩断(4)生存
2 .《女娲补天》表现了一种与天地抗争,心怀苍生,智慧辛劳的精神与气魄。
3 .因为四极废九州裂,百姓无法生存,女娲不忍百姓遭受天灾,所以补天,她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女娲补天》文言文翻译
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陷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地(有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于是女娲炼出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四脚来把竖立(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制止(抵御)过量的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个天柱(得以)扶正(直立);过多的洪水干涸(了),冀州太平(了);狡诈的恶虫(恶禽猛兽)死去,善良的人民百姓生存(下来)。
散步课外阅读及答案篇3
如梦令课外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如梦令课外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的世界里。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仍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或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散文以“月”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用的素材之间在内容上看似联系不大,但由于始终紧扣“月”来选材和组材,所以主题仍旧非常突出。
B.本文开篇写“那解释使我着迷”“那斋名也使我着迷”,一是为了设置悬念,别开生面,引人思考;二是为下文抒写对缺月的喜爱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C.文章在主体部分引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三则神话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的道理。
D.文章倒数第三段“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仍然在那里”,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中“绿肥”,应该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指的是“海裳叶”。
E.本文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如“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这些句了的抒情色彩都很浓,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2.第5自然段中说:“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作者“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的原因或理由是什么。请分两点作答。(4分)
3.请根据文本,探析“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这句话的涵义。 (6分)
【答案】
1.AC
2.(1)“阙(缺)”往往是事物的常态;(2)残缺(缺憾)往往蕴含美丽
3.①(客观方面)残缺往往是事物的常态,世间事物乃至人生的圆满和完美总是相对的(3分),②(主观方面)这句话蕴含作者的复杂感情:有对缺月的喜爱,有对读者的期待(多点豁达,多点理解),有对中国文化的反思(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可用排除法。在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再做出判断。A本文的线索应是“月缺”或“天残地缺”;C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的”道理” 。所以选AC。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粗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即可。如“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等都表现出缺是一种常态;“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表现了残缺往往有蕴含美丽。答题时,只要从缺的常态和残缺的美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理解月圆月缺只是象征意义,在分析时,可以从这句话的本意和它的象征意义两个方面去分析。如从残缺的常态性,完美的相对性来分析它的本意;从人生感悟、从文化反思等方面去分析“豁达、理解”的重要性。答题时,也可以延伸到其它方面,只要有理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
散步课外阅读及答案篇4
宽容课外阅读答案
宽容
马克·吐温在35岁时,爱上了纽约年轻的奥利维亚·L·兰登小姐并且赢得了她的芳心,只是结婚还有个条件:必须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老兰登先生是个很有社会地位的人,他对这个来自遥远西部的小作家的为人如何一无所知,他不能答应这门婚事,除非马克·吐温能够提供几份由西部知名人士写的证明他品行端正的材料。
马克·吐温立即写信到加利福尼亚州,请求六位他认识的知名人士(其中包括两名牧师和一名学校校长)给他写材料。不知是因为马克·吐温的作品讽刺抨击了美国社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还是这些先生们的嫉妒心在作怪,他们寄来的材料都对求婚者极为不利。其中一位牧师竟预言:“我确信,这个年轻人不久就会烂醉而死,进入醉鬼之坟。”尽管如此,马克·吐温还是把六份材料如数呈交给了老兰登先生。
“看来,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朋友也没有的喽?”老人看完材料后目光严厉地问道。“显然是一个也没有。”马克·吐温老老实实地答道。老人神色变得温和了,说道:”不过,假如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你能把这样的材料送给我,这首先证明了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不隐讳别人对你的看法。其次,这又证明了你是一个勇敢的人:竟敢在求婚的场合亮出对自己不利的.材料。别管它,把这些材料丢到一边去吧!我比他们更了解你,既然你没有朋友,我就来做你的朋友——和我的女儿结婚吧!”
兰登先生的宽容使女儿终于得到一个好丈夫,女儿婚后生活十分美满。缺乏宽容,人与人之间将永远处于积怨难消、疑虑丛生、猜忌报复的恶性循环之中,永远无法和谐相处,无法凝聚;缺乏宽容,幸福之花就没有生长的土壤和绽放的空间。
(摘自《中外书摘》10期,作者,舒天戈)
1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案不超过30个字,不含标点符号)(3分)
12、“马克·吐温立即写信到加利福尼亚州,请求六位他认识的知名人士给他写材料”一句中加点的两个词语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4分)
13、当马克·吐温看了六位知名人士为他提供的材料后,他会有怎样的想法?请依据文章内容,把他
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想法符合客观实际,能突出其性格特征。(50字左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研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请你简要谈谈对“宽容”的理解。(4分)
材料一: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材料二:北宋时,吕蒙正为相。一次上朝,有个大臣在帘子后面嘀咕:“这小子还能办好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了过去,他的同僚愤愤不平,让他追查。吕蒙正忙制止说:“查出来就会耿耿于怀,忘了他,还是不查为好。”
答案:
11、马克吐温以诚实的品行得到了兰登先生的宽容,并娶到了他的女儿。(3分,前一句2分,后一句1分;字数超过扣1分)
12、一是说明马克吐温急于想得到兰登先生的同意,二是说明马克吐温对六位知名人士的态度很诚恳,很有礼貌。(共4分,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突出马克吐温诚实勇敢的个性即可。例如,这些先生也太不够意思了,怎能如此血口喷人?不过,我不会怨恨他们,我还会如数地把这些材料呈交给了兰登先生。如果先生能不轻信诬陷,那正是谢天谢地;如果先生轻信了这些证明材料,不同意这门婚事,我也会据理力争,以实际行动赢得先生的信赖。(4分)
14、宽容就是不轻信一面之词,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信任他人,能体谅并帮助他人,并能容纳诽谤自己的人。
散步课外阅读及答案篇5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后人称颂。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管区老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手下人拦住他说:“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还带什么呀!”
手下人说:“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也办不成啊!”
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上司啊!”
“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哪!”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说着,甩起两只袖子对手下人说:“你看,这里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你带的"是什么?”
“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清廉贿()俸禄()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称颂()搜刮()治理()
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清廉()称颂()
4、文中的“两袖清风”表面上是__________的意思,实际上是用来赞扬于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谦进京带的是()。
参考答案:
2、称赞剥削整治
3、腐*批判
4、袖管里的风清正廉洁
5、自己管区内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
散步课外阅读及答案篇6
《新叶》课外阅读答案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丁里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脑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著地等待着,积蓄着,一但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丰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夏日生长,春天萌芽,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阴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____ ,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持,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巴花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长青。
15、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按正确顺序写在下面。
16、根据第⑥段上下文的意思,在空格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谦逊而不_____ ,清高而不孤傲。
17、文中赞美了新叶的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三种。
(l)
(2)
(3)
18、按下面例子,请另找一处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例:第①段“光秃秃的枝条”与“淡绿,鹅黄色的嫩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嫩芽的勃勃生机。
19、仿照第⑧段“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何乐而不为呢”一句,另举一物,再造一句。 __________使我忽然想到: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答案:
15、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
16、卑贱。
17、提示:①一生短暂,热爱生活;②不惧环境恶劣;③忠守岗位;④与地不争,与人有益;⑤工作辛勤;⑥美化环境;⑦从不炫耀;⑧知恩图报……点拨:此题开放性较大,只需写出三点即可。
18、略
点拨:言之成理即可。
19、略
点拨: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