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设计实用范文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数学教学设计实用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在书写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培养。
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了解加号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强调把两部分和起来用加法。
熟练口算5以内的加法。
课件
一、导入:游戏(对暗号)
5的组成师:我说1,
生:我对4,1和4合起来是5。
4、3的组成。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课件)河里有两条小鱼,又游来一条。
※1、学生观察,说一说意思(河里有两条小鱼,又游来一条。)一共有几条小鱼?(3条)
※2、3条又是怎么来的?(边做手势边说,2条小鱼,又游来1条,合起来是3条。)
集体做两次指名说自己说同组说。
3、你能列一个算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4、教师讲解:
像这样把两条鱼和1条鱼合并起来求一共有几条鱼?我们就用加法来计算。
5、说明加号的写法和读法“+”
举小手写“—+”
※6、说明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提问:2和1分别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学生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出示课件(小猴图)
1、观察说图意(手势: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合起来求共是多少叫做整体)
2、列式计算
3、说算法
4、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看课件直接说图意列式,说算式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一)摆小棒(看谁的小手最灵活,和老师一起摆。)
1、左2右1列一个加法算式
2+1=3说算式的意思。
2、左2右2列一个加法算式
2+2=4说算式的意思。
3、自己摆,列一个加法算式,说算式的意思。
(二)课间休息摘苹果游戏。(看谁会举手,趴桌休息。)
(三)学生独立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51页第一题,看图说清图意(颜色、方位。)部分+部分=整
体
2、2+___=5+2+4
3+____=5+3=4
3、综合练习(课件展示一幅综合图)
学生看图说话、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加法
2+1=3
本节课通过复习3、4、5的组成,直接介绍我们要认识新的朋友“加法”。课件中通过两只小花猫在洗脸,(学生用手表示两只小花猫洗脸的动作),课件演示又跑来一只小黑猫和它们一起玩,(学生用手表示一只小黑猫跑来的动作),现在两只手合起来,一共几只猫?(三名学生说图意,其他学生跟着做动作。)学生对于做动作很感兴趣,能够认真听别人答题,还能让自己跟着练习。
你用什么方法表示把两只小猫与一只小猫和起来呢?(1、手势。2、圈起来。3、括起来。4、用加号。)介绍在2与1中间用加号“+”和起来=3。说说“+”的写法。追问,看看数学家问什么把加号这样写?(横是一部分,竖是另一部分,加号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说说每部分的意思及整个算式的意思,要知道已知放在等号前面,求得问题放在等号后面。练一练中把加法算是的意义进行扩展1、一部分+又来的一部分=整体2、静止的两部分合起来=整体。
注意点:一年级新生对于理解图意是很困难的,让学生边说图意,边用手势表示合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象记忆,其他学生也做同样的动作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过程。但是学生一同跟做动作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厌烦。学生练习说图意是十分重要的应用题分析练习的开始。一两道题详细分析之后(说图意、列式,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符号的意思,说整个算式的意思。),学生掌握较好就可以说图意、列式,说整个算式的意思。
第二课时
1、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加法交换律
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有条理说话。
一、导入
口算练习
二、新授
2、生边说师边板书:3+2=5
3、还可以怎样列式?2+3=5
4、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相同,位置不同相加的结果相同)
师: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在相加,得数不变。
5、练习,看谁说的快,说说为什么这么快。
(1+3=4+1=2+3=1+2=3+1=1+4=3+2=2+1=____)
6、摆一摆
左边摆1个图片,右边摆2个图片,请你求出一共有几个图片?
生动手操作,列式:1+33+1
7、说一说
出示图片,同桌相互说图意后独立列式。
三、游戏:比比谁聪明
(1)直接写出得数
2+1=3+2=1+3=1+2=2+3=3+1=______
(2)看图列式
生独立列式,个别纠正
(3)0+5=1+0=4+=4
(4)说一说,算一算。
(5)猜一猜,算一算
小组合作完成,看哪组列出的算式多。
生活中有许多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生活中去。
学生对于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理解较好,所以加法交换率自然理解。对于说图意,学生理解较好,很少出错。
第三课时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减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减法是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并让学生能够根据数的组成进行减法计算。
1、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几种表达形式(动态飞走,静态划掉等)
减法的意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一、导人
(一)对暗号(数的组成)
1、4的组成:师“我出2”生:我对2,2和2组成4
师“我出3”生:我对1,3和1组成4
2、5的组成
(二)加法复习(海里有三条鱼,游来了一条鱼,求一共有多少条小鱼)
1、说图意、列式。
2、理解一部分+一部分=整体(与减法形成知识逆向迁移)
二、创设情景:
1、课件演示:让学生叙述情境(海里有四条鱼,游走了一条鱼)
2、引导学生提问题:还剩几条鱼?
3、解决问题
问:该怎样列式?4—1
学生答后电脑出示4-1,得几呢?你是怎样算的(学生说一说)
4、引导:如果没有图,也没有学具你怎样算?(用组成)
4可以分成1和3,4-1=3
5、课件:小鸟图
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算法
6、书中图: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划一划,算一算
5-3=4-2=5-4=_____
2、计算
比一比,看谁计算最快
3-2=4-3=5-4=2-1=5-2=4-2=_____
3、抢答:
4-1=5-2=_____
4-3=5-3=____(找规律,你发现了什么)
4、开放练习
3-=14-=3-1=1-1=4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
书中题54页
减法
4-1=3
从加法的意义进行逆向迁移,学生里可能对比出,现在从整体中又走了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就用减法。进行说图意练习理解减法的意义,效果较好。
【篇2】数学教学设计实用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篇3】数学教学设计实用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1.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6-7分钟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分钟
明确观察要求,
指导观察方法,
2、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资源
3、组织交流与评价
随机引发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4、引导小结
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
3、感悟小结
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差异资源”又为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7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一、1、从正方体的三个面观察
2、观察老师拼搭的两个正方体,想象后与视图连一连
二、按要求摆图形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想象与观察结合,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与视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1―2分钟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自我评价
【篇4】数学教学设计实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其中包含了“实践活动与综合运用”。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旅游中的数学》是一节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本学段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本节课设计时,我就是以这些理念为依托,根据我校将要举行“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的春游情境,让学生在春游情境中学习、理解、巩固、应用数学知识(乘法)。让学生去经历数学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经历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在众多策略中的最优化。体验到合作的重要和真正的自主学习。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经历“旅游中的数学”的活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在解决如何“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要用合理搭配的理念,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和评价意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发现并解决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根据需要选择比较合理的策略。
并复习两位数乘法。最后,在“用餐”活动中,引导学生要用合理搭配的理念,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复习应用小数的加减法。
活动一:说一说
2、让学生说一说。
板书:旅游中的数学
老师经过咨询得到了一些信息。出示租车情境图。
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
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 师生40人去旅游。
1、师: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筛选并板书问题。
3、学生独立设计租车方案。
4、4 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设计的方案。
5、全班交流评议,引导学生列表解决问题:列表
7、小结:车上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而且价钱要最便宜这样的方案最省钱。
8、师:怎样很快找到这些方案,尽量避免重复、遗漏或错误呢?(列表法)
乘车出发,经过2小时便可以到达长隆欢乐世界,这就是大门口,现在我首先需要( 购买门票 )
活动三: 购买门票
(1) “限乘”的含义?购买多少张团体票?
(2) 生独立完成
(3) 汇报说理由,怎样买票最合算?(团体票)
长隆欢乐世界非常漂亮,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宣传片吧。(视频)游玩了一天,估计大家肚子也饿了,现在我们需要(用餐) 活动四:用餐(合理配菜)
(1) 假如老师到这家快餐店,我打算配的菜是:(),你觉得合理吗?
(2) 交流。为什么这样吃?
(3)你想怎样吃?把你所选的食物记录下来,填在表格中。
(4)汇报、小结:注意营养搭配、节俭。
活动五、租房
晚饭后,天色已晚,大家也一定累了,我们立即需要订酒店租房,下面是酒店房间的一些信息。(出示信息图)
(1) 你从图上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 住房需要注意些什么?怎样住才最合算?
(3)学生小组独立设计租车方案,填在表格中。
(4)师: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了这么多的租房方案,真了不起!这么多种方案,你愿意选择哪种方案?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第二种方案,因为这种方案花的钱最少,而且所有的房间刚好住满了,没有浪费。
生:我喜欢第五种方案,因为我觉得三人间住得要舒服些。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案,因为这种方案花的钱不是很多,而且还有一个空床,可以放行李。
师:这么多种方案哪种方案最合算呢?
生:还是第二种方案,它最省钱!
总结:少空床。
活动六、活动延伸、设计旅游计划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的问题,你们真棒!其实旅游中还有其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境,灵活选择最佳方案,从小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旅游中的数学
租车租房用餐
空位少空床位少 荤素搭配 花钱少 最省钱主副食搭配
《旅游中的数学》练习纸
1、租车:一共40人去旅游,怎样租车最省钱?
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
2、购票(怎样买票最省钱?一共需要多少元?)
3、用餐方案
你想吃什么?共需多少元?请你填写下表
4、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