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与要求:
1.赏析细节,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2.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学重点:
1. 对文章内容的感受,对文中表现的对家乡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情感的体味。
2. 对文中关键语句的揣摩,对文章含蓄写法的学习和模仿。
教学难点:
对文中关键语句的揣摩和体会。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
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写,美美地唱
课前准备: 我们农村中学的孩子,在过年时,有什么特别的传统或习惯吗?请你有条理地说一些。要求:通顺,有条理,有中心。
课前播放《乡愁四韵》
一.导语:今天可能是我给同学们上的最后一节新课了。这是一篇新教材中初二的课文,我个人对它很喜欢,所以就象古人所说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一同来阅读这篇文章,共同感受作者琦君细腻、含蓄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
1我们打开下发的材料〈春酒〉,看看琦君童年时,他们那里过年过节有什么特殊的传统习惯。
对优美深情的散文,同学们可以美美地读。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尽量读出美的享受。(散读)(6分钟)
要求:读了之后,告诉大家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觉?能用一些词语或诗句来形容一下吗?
(5分钟)(可能会说:母亲勤快,热情,对母亲怀念,对家乡的怀念)
2这种感受是哪些句子得来的?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并带领大家品析这些句子。(教师注意引导从内容和情感上及写法上进行赏析,并注意朗读指导,请同学们将品析得好的,做一做笔记。)
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 家。”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年儿童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
“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善良、大度、充满灵性而又慈爱温柔的母亲形象。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这里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形神毕肖,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栩栩如生。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叙事中带着抒情,在娓娓的叙事中,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刻画了“我”的活泼、调皮。
“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一段文字活泼灵动,夸张中透着情趣,比喻中透着诙谐,儿时的欢乐跃然纸上。一个活泼 可爱的小女孩从字里行间凸现出来。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 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运用细节写出“我”的天真可爱。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热情好客乐 于助人的性格。
这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家人般的氛围,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一两处细节中。
阅读文学作品,就必须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通过对细节的品析体会文中
的感情和意旨。(板书:细节——情感)
3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最后一句)这句话好不好?为什么?(点出了作者的情之所归处,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有升华文章情感,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引人深思,触动读者的思想和感情。)
4这篇文章美,美在哪儿?
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
5.再请同学结合标题,小结一下我们学习的成果: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一篇和这类似的课文?
<社戏>.比较两文在内容与主题上的相同之处.两作者均为浙江人,均写了江南水乡的一些民风人情之美.
6. 同样是对家乡的思念,我们回忆一下余光中的《乡愁》,你更喜欢哪篇文章?
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余光中将乡愁直接点出、呼喊,让人一目了然,感情外泄,这篇文章则感情深蕴于文字之中,需要我们品味,需要我们感悟,显得含蓄,深沉。这和她一贯的风格是一致的。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她驾驭文字得心应手,善于营造隽永温馨的氛围。琦君的文字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成就出的精粹与平和,她写人物、抒情怀,就有了鲜明的宽厚从容和温柔蕴藉。
(板书:含蓄,典雅)
三.美美地写
课前,我们已经让同学们回忆了自己童年及现在过年过节时的风俗习惯,现在,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文字,用动人的细节,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在此中的感受。(10’)
交流。(5’)
四、课堂训练: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煨炖(wèi)&
nbsp; 薏米(yì) B.过瘾(yǐn) 家醅(bèi)C.面颊(xiá) 橄榄(lǎn) D.健脾(pí) 挑剔(tì)
2. 自主阅读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例如:
3. 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至少找出五个)